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战略要地。然而,该地区地形地貌多样、径流成分复杂、气象水文站点稀疏,给高原水文预报带来较大挑战。为深入解析雅鲁藏布江和色林错流域的径流组成和水文情势,我们包为民、瞿思敏、江鹏、杨小强和宋兰兰等多位教授及研究生,联合中国电建集团成都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那曲水文局等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组成科考团队,于7月27日-8月10日开展了雅鲁藏布江与色林错流域“径流解析与水文预报”为主题的科学考察活动。
精准解析径流来源与变化机理,并厘清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突破高原水文预报瓶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重大工程运行的重要手段。科考团队走访了雅鲁藏布江干支流重点水文站,与相关单位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实地勘察了实验流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水文情势,并对水环境要素进行了系统调研,调研了不同水源(包括降雨、融雪径流、地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径流)的采样点布设情况。科考期间,团队利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及自行研制的水样自动采集器,在汛期洪水事件中采集了不同水源成分的水样与土样,并开展同位素与水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实地交流与考察,科考成员进一步掌握了雅鲁藏布江不同水文要素的同位素与水化学特征,为强化高寒区同位素实验研究、实现径流精细化解析奠定了基础。
科考团队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考察
科考团队在实验流域踩点、安装仪器、调试和采样
色林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近年来其潜在漫溢风险是高原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指示器,其水文气象要素监测预警研究对湖泊下游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科考团队实地勘察了湖泊四周地势地貌、入湖河流水文情势、湖泊漫溢点等,收集了近年降雨与洪水信息,深入了解了湖盆结构与周边水力联系,为监测站点布设与湖泊水文预报建模构建了理论框架。
科考团队在色林错流域考察
科考团队与那曲水文局工作人员交流讨论
本次科考整合多单位科研力量,通过现场勘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与样本。显著提升了对高原流域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对提高高原流域水文预报精度、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水安全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科学考察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联合支持。